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.「佛教的根道果」第二堂課(圓滿)

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.「佛教的根道果」第二堂課(圓滿)

時間:2017年6月2日下午
地點:加拿大多倫多展覽館能源廳

向內承擔,完全面對自己
你開始承擔自省,深刻地轉心向內,透徹充分瞭解了自己,我覺得這就是修行。

主講: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
主題:跨越時代的智慧(How to Apply Ancient Wisdom in Modern Times)
藏譯中:堪布羅卓丹傑

這次在來多倫多之前,我去了一趟英國,因為我的英文老師是英國人,她一直鼓勵我在英國能用英語講課,當時我不是很確定,但是和她說:「或許我可以用英語講吧,我會試試看的!」所以我們準備了一些講稿。但是當我到了英國,發現英國人的英語實在太標準了,而且說得又快,當時心想:「還是別講英語了。」

現在到了加拿大,聽說這裡有兩種官方語言,說英語的人也非常多,但我還是覺得用英語講課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,或許哪天到了義大利或者亞洲某個國家再說吧。

■幫你了解「生而為人,價值在哪裡」

這次我們談到「佛教的根、道、果」。我並不打算按照根、道、果這樣的順序去講,總之我們首先談到了「根」的部分,也就是萬法的實相,這裡的重點是,我們必須多從根本上去思維,透過思維各種原因和見解,幫助我們了解事物背後的真相。

我們身處在一個進步、充滿新思想的時代,愈來愈多的人們開始關注「身而為人的價值」,我覺得這時候佛教的見解是非常重要的,就像早上提到的無我和空性,這些見解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萬物實際的狀況,認識人生的價值和目的,這麼做不是為了成為哲學家,或者專業知識分子。

■道:佛法這條路上,好幸運遇到「三寶」

接下來我想簡略地介紹「道」的部分。當我們進入佛門時,開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,就是認識何謂佛、法、僧三寶。三寶可以說是佛教的根本和精髓。

一, 佛是引導我們走上解脫之道的導師。
二, 法是道法、道路。
三, 僧是在這樣一段旅程中的隨行友伴。

因此,修行佛法就是一條道路,是通往解脫佛果的道路。我們會發現,一生當中時常會面臨有許多道路需要選擇,有些路是許多人都在走的,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道路;有些道路不是很多人走過,充滿了不確定性,很多人會感到陌生。總之,大部分的人選擇的道路,多是大家熟悉的路;對於那些陌生的道路,會因為陌生而擔心,因此遲疑不前。

■陌生的旅程上,還好有「善知識」當嚮導

雖然陌生的道路會讓人遲疑,但或許也能喚起我們的好奇心,你會對於這條道路充滿期待和興奮。這時候你可能發現沒有什麼人可以問,因為走過這條路的人並不多,這時一位有經驗的嚮導就非常的重要。在佛法修行的旅程上也是一樣,一位有經驗的導師被稱為「善知識」,是修行旅程中不可或缺的。

最早的那一位善知識,就是之前提到的三寶當中的佛陀,他在兩千多年前經過漫長地修行,最終成就了佛果,抵達了終點。但畢竟佛陀是已經圓寂的人,對於我們來說,他修行成道的故事,就像是一種傳說。因此現在更重要的,是需要依止一位剛剛才從那邊回來的,還在世的一位善知識。他會告訴你旅程最終會抵達到何處,還有這趟修行旅程的意義,以及它所帶來的利益等等。

■一旦上路,要下定決心了解自己、相信自己

因此在講「根道果」的「道」的時候,依止善知識是必需的。然而修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最終幫助自己走到終點的,還是自己的決心和毅力。

一般來說,比起相信別人,我們通常更相信自己,因為最瞭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。但問題常常是,我們並沒有真正看清自己,因此也無法真正相信自己。為什麼要強調自信心這一點?就像剛剛談到的,修行是一趟漫長的旅程,如果自信心不夠、向法的心不夠堅定的話,或者換句話說,如果你對自己不夠瞭解的話,修行將會變得困難,最終也難以達到目的地。

然而認識自己,相信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修行的目的,並不是要抵達某種稱為「解脫」的終點,事實上也並沒有一個稱為「解脫」的地方。「道」的重點在於過程,而不在於結果。

■深刻地走向內,走向真實的自己

修行就是一趟逐漸熟悉自己的旅程。在這趟旅程當中,你將有許多的功課、許多的挑戰,必須去面對,必須去完成。最終當你走過了所有的一切,你會領悟到:原來自己是豐盛的、是圓滿的。當你明白了自己的真實自性,這就叫做「解脫」。

因此,修行並不是從甲地到乙地,而是從遠至近,從週邊走向裡面的一段過程。換句話說,從你本來不認識自己,逐漸地轉心向內,瞭解自己。

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,我們時常會有一種感覺,就是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夠好,或者現況不佳,因此希望藉由修行能讓自己變得更好。我們期待著超凡入聖,而忘記珍惜當下的一切。

這時候一般的佛法已經無法滿足你,你總是會覺得:「這個法門太普通了,我都聽過好多次了,我想要一些更高深的佛法。」這其實是一種消費文化的觀念,我們不再知足,不再感恩。

有些佛弟子就是如此,他們會忽略早年傳授皈依戒或菩薩戒的善知識,然後一心找尋更出名,或者更會說法、講的內容更為甚深的上師。當別人問他們說:「他難道不是你的上師嗎?」他們的回答是:「喔,當年他只不過傳授我皈依而已。」這種喜新厭舊的心態是不好的。

■從「觀呼吸」,感謝當下擁有的一切

總而言之,感恩的心是很重要的,舉「呼吸」為例,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或者修持過「觀呼吸」這樣的禪修方式。談到「呼吸」,它是一件如此普通的事情,如果沒去注意,甚至根本忘了自己正在呼吸。

當我們在做觀呼吸的禪修時,你專注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上,就像現在,你會覺知到自己正在呼吸,而且是一口接著一口地呼吸,沒有間斷。事實上哪天呼吸斷了,我們也就沒命了。透過這樣的練習你發現到:「原來呼吸是如此的重要,而且我們賴以為生的氧氣,是如此的豐沛,得來也很容易,我真是太幸運了!」這時候再好的別墅、轎車對你而言都不再重要了,因為你知道幸福就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間,無需遠求。

珍惜你所擁有的,感恩你所學到的,這就是「道」的部分,也就是修行時候的重點。

■所有佛法,都是「降伏自心」的方法

接下來,因為昨天參加了一場研討會,會中其中一個主題是討論「如何對治煩惱」,今天還有一點時間,我想多做一些說明。

煩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,而最困難的挑戰,就是面對和處理煩惱。修行就是學習和自己相處,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煩惱,通常這也是最棘手的一件事情。有一句話說:「沒有一法不是對治煩惱的方法。」因為我們的煩惱是如此的多,所以佛陀開示出無量的法門,幫助我們消除煩惱,降伏自心。這是我們要謹記在心的:不要將佛法用於向外,而是要用於向內調伏自心。

然而我們時常忘記這一點,都沒有向內承擔和反省的能力。我們喜歡推卸責任,並且為自己的煩惱辯解:「我有這些煩惱,都是因為別人的問題,是別人造成的。」因此對於別人的問題,能夠說得頭頭是道;但是對於自己的煩惱,卻總是一知半解,完全不知該怎麼處理。

現在是一個言論、思想自由的時代,但是我們把這樣的自由都用在說別人上面,我覺得身為一個修行人,應該要記得給予自己「說自己煩惱」的自由。

《修心七要》說:「眾過皆歸一。」意思是眾多的過患、問題其實都應該歸咎於自己,「一」指的就是自己。因此,唯有首先願意承擔,面對煩惱,具備自省的能力,不再為煩惱找藉口,才有可能認識自己,了解煩惱,然後才談得上對治煩惱。

如果人人懂得自省,一切痛苦和問題才有可能根除;如果只是一昧地向外找尋答案,結果只會是大家都在相互指責,煩惱不已。

■真正去感受煩惱,生起「願意改變」的動機

煩惱分為很多種,但可以歸納為貪、嗔、癡三毒煩惱。說出這些煩惱的名稱並不困難,但是要能指認出這些煩惱為何,卻是有難易的差別。例如我們較能指認出「嗔心」的煩惱,因為它發生的情況和導致的問題都很明顯。但是「貪心」就比較不容易,因為它有時候會帶來好的結果,有時又會導致不好的結果,是一個比較說不準的煩惱。

最難指認出的煩惱就是「愚癡」了。因為「愚癡」就是愚癡,它本身就難以被指認,因此你也很難說出愚癡會帶來什麼樣不好的結果。雖然經論當中對於三毒煩惱有著大量的解釋和理論,但是當我們實際向內觀看自心的時候,會發現很難指認出「愚癡」到底是什麼樣一種煩惱。

除非自己真正對於煩惱有所體會和認識,否則經論或他人口中對於煩惱的論述,這類存在於大腦的知識,並不足以幫助我們降伏煩惱。因此,就像之前一再強調的,唯有當自己願意自省,才有機會開始認識煩惱,然後才有可能降伏煩惱。


福田付款方法
福田掃碼付款
  • 支付寶付款
  • 微信付款
相關文章
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.「以禪修獲得解脫」開示
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行.不動佛灌頂及開示
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.第四屆「對話」論壇
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.「佛教的根道果」第二堂課(圓滿)
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.「佛教的根道果」第一堂課

福田熱點